盘点东晋八次北伐中原,为何每次都功败垂成,未能一统中原?
西晋一统三国之后,迅速堕落,吏治腐败,骄奢腐化,再加上八王之乱的出现,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出现,使得西晋走向灭亡,中原广大地区被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占领,被统称为十六国期货移仓。
司马睿则带着晋朝的宗室前往了南方,渡江建立东晋政权,延续了晋王朝,给许多爱国将士北伐中原、恢复故土燃起了希望,所以东晋自始至终,都有北伐之举,但是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,内部政治势力勾心斗角,故北伐之军每每功败垂成,始终未能恢复中原、完成一统期货移仓。
东晋存在的百年间先后有祖逖、庾亮、褚裒、司马勋、殷浩、桓温、谢安、刘裕等人主持的多次北伐行动期货移仓。
祖逖北伐(公元317年-公元321年)
在祖逖北伐之前,石勒一度进逼江北,准备渡江,只是遇到连月的阴雨,才没有渡江期货移仓。祖逖向司马睿请缨,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、豫州刺史,但却只拨予千人粮饷、三千匹布帛,让他自募战士,自造兵器。祖逖并未气馁,用力拍击船楫,立誓要扫清中原。
祖逖在317年进驻芦洲,正式率部北伐,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,收复豫州,打通了北伐的通道,征讨陈川,大破石虎,接着又大败虎留守蓬陂坞的桃豹,攻取雍丘,使石勒在河南的力量迅速萎缩,成功收复黄河以南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土地,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,屡破后赵军期货移仓。
因功勋巨大,祖逖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,朝廷派外行戴渊牵制祖逖,加上王敦跋扈,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,祖逖忧愤成疾,于321年病逝,后赵趁机入侵河南,祖逖收复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终又被后赵攻陷,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期货移仓。
展开全文
庾亮北伐(公元339年)
后赵皇帝石勒逝世后,庾亮此时都督江、荆、豫、益、梁、雍六州诸军事,兼领江、荆、豫三州刺史,于是有收复中原的想法期货移仓。
于是他让在江汉间做了一番军事布置,镇守要道,派参军李松攻破了成汉的巴郡和江阳,同时率十万大军,据石城,为诸路大军的后援,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,可惜被朝廷拒绝,加上后赵主石虎派军大举进攻,东晋遭到丧师失地的惨败,庾亮就此忧闷成疾,于次年去世,庾亮所策划的北伐行动就此结束了期货移仓。
褚裒北伐(公元349年)
后赵皇帝石虎逝世后,后赵大乱期货移仓。褚裒此时都督徐州、兖州、青州三州及扬州的二郡诸军事、卫将军、徐兖二州刺史,镇守京口,于是向朝廷上表,请求讨伐后赵。
同年褚裒率领3万军队,直接开赴彭城,北方投降归附的士民日以千计期货移仓。鲁郡的五百多家百姓相聚起兵,归附东晋,褚裒派部将王龛、李迈率领三千人去迎接他们。后赵将领李农率领2万骑兵和王龛等在代陂交战,王龛等大败,褚裒被迫退驻广陵,二十多万晋朝遗民由于孤立无援几乎全部死亡,褚裒也在349年忧伤愤慨而病逝,他所领导的北伐就此失败。
司马勋北伐(公元350年-351年)
后赵皇帝石虎逝世后,石虎诸子争位致使中原大乱期货移仓。司马勋此时移镇汉中,于是率领兵众开赴雍州,意图恢复关中。
司马勋率军出骆谷,攻克后赵的长城戍,距离长安只有二百里,又遣治中刘焕攻打长安,攻克贺城,关中豪杰之士大多响应,司马勋此时共有三十多座营垒,五万兵众,却因为惧怕王朗的2万精锐骑兵,最终转而攻克宛城,撤军回到汉中;次年司马勋率领步兵、骑兵三万人,从汉中进入长安,在途经五丈原时遭遇苻健的阻击,多次战斗都遭到失败,最终回军汉中,北伐宣告失败期货移仓。
殷浩北伐(公元352年-353年)
后赵皇帝石虎逝世后,石虎诸子争位致使中原大乱期货移仓。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、假节、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,为了抑制桓温,殷浩于352年上表北伐,进攻许昌、洛阳。
殷浩进驻寿春后北进中原,与前秦在颍水之诫桥展开激战,结果晋军大败,殷浩狼狈逃回寿春,派戴施等据守石门和仓垣,不久前秦大将梁安、雷弱儿诈降晋军,加上后赵降将张遇在关中叛秦,于是率七万大军,以姚襄为先锋,自寿春出师北伐,岂料姚襄因与殷浩不和,反伏兵于山桑攻击殷浩,晋军大败,退走谯城,士卒死伤、叛变者不计其数,殷浩也被废为平民,北伐宣告失败期货移仓。
桓温北伐(公元354年-369年)
东晋朝廷趁北方大乱之机,令殷浩北伐,结果失败,大权军政大权归权臣桓温掌握,桓温随后十几年间共发动了三次北伐期货移仓。
354年,桓温率军北伐前秦,亲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,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,合击秦军,晋军历经数次血战,生擒前秦将领郭敬,击退淮南王苻生,顺利进入关中,桓温顺利至灞上,关中百姓牵牛担酒沿路迎接,由于缺少军粮,加上前秦坚壁清野,桓温被迫撤返江陵,后退路上被秦军趁势追击,伤亡甚众,第一次北伐就此功败垂成期货移仓。
356年,桓温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,进逼许昌、洛阳,同时徐、豫二州出兵淮、泗,进入黄河,以配合作战,桓温亲自披甲督战,命晋军结阵而进,大破姚襄,收复洛阳,修复各个皇陵后带着三千多家归降的平民班师南回,第二次北伐顺利结束期货移仓。
369年,桓温面对前燕不断的军事行动,希望以北伐提高自己声望,以此篡夺东晋政权,亲率步骑五万,与江州刺史桓冲、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,前期屡破燕军,收复黄河以南,虎牢关以东领土,慕容垂率八万大军前来抵抗晋军,两军对峙于枋头,晋军军粮耗尽,被迫退军,被慕容垂八千骑军追赶,大败,死伤三万人,桓温收拾散卒,驻屯山阳期货移仓。第三次北伐至此结束。
谢安北伐(公元384-385年)
前秦淝水之战大败后,国家开始崩溃,各种势力纷纷起兵,北方再次出现大混战,谢安于是趁机起兵北伐,以图收复中原期货移仓。
东路的谢玄率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,一路高奏凯歌,收复了兖州、青州、司州、豫州,进军河北,占据了邺城,这是东晋自祖逖北伐以来,首次进军河北期货移仓。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克了鲁阳和洛阳,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,至此,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东晋的版图,远远超过了桓温的成就,可惜东晋朝廷没有抓住时机再接再厉,也没有充分的经营守护新收复的地区,谢安385年病逝后,司马道子掌权,停止了北伐行动,东晋朝廷又开始了内部动荡,淮北,河南的土地又渐渐失陷,北伐又一次功败垂成。
刘裕北伐(公元409-416年)
公元404年,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,又拥戴晋安帝复位,控制东晋朝政,于是对南燕和后秦先后进军,发动了2次北伐期货移仓。
409年,南燕军队侵扰淮北,刘裕亲自统领晋军向北挺进,冒险越过大岘山隘,迅速进击,大破燕军主力,直逼燕都广固,一方面高垒重堑,将广固团团围住,一方面招降纳降,采取分化瓦解之策,最终攻入广固内城,追获慕容超,南燕灭亡,此时南方卢循作乱,刘裕因此班师回朝督师镇压卢循,第一次北伐顺利结束期货移仓。
416年,后秦主姚兴死,内部叛乱迭起,政权不稳期货移仓。刘裕于是率大军分四路北伐,后秦诸屯守皆望风降附,晋军进展神速,占领洛阳,进抵潼关,刘裕以却月阵大破北魏军,,十万魏军几乎全军覆没,河南全境被收复,随后两面夹击后秦,一举攻陷长安城,后秦灭亡。刘裕攻下长安后,本打算在长安休息,经略赵、魏两地,不料刘穆之突然去世,刘裕被迫撤军回师,一年半后,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得而复失。
经两次北伐,潼关以西的关中地虽复失,但黄河以南,山东全境,关东,淮北地已为刘裕占有,划入南朝版图,“七分天下,而有其四”,这是祖逖、桓温、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期货移仓。
百年间东晋虽数次兴师北伐,但每每功败垂成,始终未能真正恢复中原、完成一统期货移仓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一,东晋内部矛盾重重,多数世族取得军政大权后只想扩充家族势力,不积极北伐,或者是利用北伐之机争权夺利,达到割据的目的;其二,东晋的皇室和世族大多苟且偷安,胸无大志,认为还都洛阳是舍安乐之国,适习乱之乡;其三,东晋朝廷大权多握在权臣手,导致内乱频生,始终没有精力完全进行北伐;其四,朝廷对北伐将领总是提防排斥、处处牵制,不能给予大力支持;其五,当时北方胡人政权武功颇盛,十六国虽呈割据纷争之态,但整个北方均为其所占,势力十分庞大,加上胡人多勇敢剽悍而且野蛮,一时很难制服之。
总的来说,自永嘉之乱以来,北方被五胡侵占,华夏文明岌岌可危期货移仓。刘裕之前的东晋几次北伐都无一成功,战果寥寥。而刘裕一改南方汉人羸弱的局面,大举北伐,横扫中原,战争规模之大,远超此前的任何一次北伐。而且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,是中国割据时代,由南方政权北伐中唯一一个收复故都,取得最大成果的北伐,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,若非后方生变,加之刘裕灭后秦时,以致暮年,恐怕就不会有南北朝了。
评论